事件: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獲悉,銀保監會人身險部于1月13日下發《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3版)》。
聚焦22年人身險產品典型問題,負面清單再增8條至90條,具體新
增內容如下:
1.重點關注增額終身壽利差損與長險短做風險,防范銷售誤導此次新增八條內容增額終身壽獨占3條,具體包括定價附加費用率假設低于實際銷售費用、利潤測試投資收益假設與實際經營情況存在較大偏差、減保規則不明確。預計此三條對審慎穩健的大型保險公司而言,總體影響較?。?)上市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費用率假設相對保守,產品IRR一般在3%左右,定價更為審慎。
2)上市險企產品設計更為穩健,且已形成較為清晰、合規的產品條款框架,減保規則明確。
2.防范利差損風險與非理性競爭,引導行業審慎經營、合理競爭。此次新增“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偏離公司投資能力和市場利率趨勢”、“附加費用率超過監管規定上限或個別年齡點收益超過定價利率等”兩條負面清單,主要聚焦于防范利差損風險與無序不理性的費用競爭,引導行業審慎經營、合理競爭,實現長期健康發展。
3.防范銷售誤導與變相縮減保障責任,引導險企樹立合理產品設計思維。此次新增①養老年金通過調整降低產品前期的身故利益來貼補增加后期生存給付的利益,并在宣傳時承諾超定價利率的長期高回報、②條款約定可隨意變更被保險人、③醫療險設定因被保險人個人原因導致慈善贈藥申請未通過或未領取慈善贈藥而發生的藥品費用等責任免除條款三條負面清單,旨在引導險企樹立合理的產品設計思維,規避無序責任豁免、變相縮減保障責任等行為,防范銷售誤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4.我們認為,23版負面清單新增條款是對22年11月人身險問題通報的再一次強調,8個新增問題此前均在問題通報中有所提及,監管思路一脈相承,一方面引導險企規范產品設計、重視風險把控,尤其是利差損風險;另一方面防范銷售誤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增額終身壽為此次負面清單新增重點,后續將迎規范化發展。
1.2022年11月1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7日,11-12月各險企已停售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多達60款,引發市場對增額終身壽全面停售的擔憂。我們認為,當前監管思路仍聚焦于避免長險短做(無限制減保)、激進定價導致的利差損風險(保額遞增率超過定價利率、預定費用率超過實際水平)、銷售誤導,意在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而非全面叫停。12月已有險企新備案或通過審批的增額終身壽產品上架,且部分新上架產品IRR高達3.46%-3.49%,仍具備競爭力,預計23年增額終身壽熱銷仍將延續,但發展將更為規范。
2.一年期以上人身險信息披露趨嚴,預計產品演示利率的下調將降低理財類保險產品的吸引力,或對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等保險理財類產品銷售造成一定沖擊。從險企層面看,受居民收入預期修復緩慢影響,23年保障類產品需求開發仍存在一定難度,緊抓居民儲蓄需求仍是穩住保費大盤的最重要途徑,增額終身額仍是最好選擇,因此,預計短期內增額終身壽仍將是最重要的儲蓄險之一。
預計23年嚴監管常態化趨勢仍將延續,利好經營更為規范的大型險企。
自2018版負面清單52條發布以來,監管先后推出2021、2022、2023版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條款依次拓展至73條、82條、90條,且2019-2022年先后發布10次人身險產品典型問題通報,意在引導險企樹立合規、長期可持續的產品設計思維,防范銷售誤導,實現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紤]到中短期內銷售誤導仍將存在、難以完全杜絕,預計23年監管或將繼續發揮產品通報、“負面清單”等機制的長效作用,對存在較大誤導隱患的風險點的嚴監管仍將延續??紤]到上市險企經營更為規范,預計受嚴監管影響將顯著小于中小險企,競爭壁壘有望持續加強。
投資建議:當前第一波疫情態勢已大幅減弱,預計保單負債端修復將早于預期,有望在春節后(即2月)開啟修復。在資產端,經濟回暖預期的落地將支撐長端利率繼續抬升,有望進一步打開保險股估值向上修復的空間。截至1月13日,國壽A、平安A、太保A、新華A的2023PEV分別為0.75、0.59、0.42、0.36倍,歷史估值分位分別處于17%、7%、7%、6%。國壽H、友邦、太平的2023PEV分別為0.25、1.61、0.16倍,歷史估值分位分別處于10%、28%、10%。個股層面,建議重點關注目前NBV正增長或正在好轉的低估值標的,如中國人壽H、新華保險、中國太平、中國平安、中國太保。
風險提示:增額終身壽險監管進一步超預期收緊;后續保單修復弱于預期;代理人規模持續下滑
(來源:財通證券)
粉絲特惠:好股票APP五個熱門產品任選一款,體驗五天!歡迎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