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是指上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備的各種資產。為銷售而準備的資產,主要指產成品和可供銷售的半成品;為耗用而儲備的資產主要指原材料、在產品、自制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根據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詳細披露與存貨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各類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賬面價值。存貨在商業類上市公司主要指購入后計劃轉售的商品,在工業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它們以取得時實際成本計價。
(二)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方法。確定存貨成本的方法有個別認定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公司無論采用何種存貨計價方法,均會在報表的會汁政策一項進行說明。
(三)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依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當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當期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以及計提和轉回的有關情況。
(四)用于擔保的存貨賬面價值。
存貨是上市公司流動資產中重要的項目。它所占的金額通常占流動資產的大部分,一般可達到流動資產金額的50%?80%。但存貨是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差的一種。存貨過多,會影響上市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利潤的可靠性;存貨過少,又會影響公司的銷售。因此,為了提高公司效益,滿足銷貨的需要,必須確定一個合理的存貨量。
可變現凈值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比如市場銷售價格、合同作價等)減去至完工時估計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如果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等因素使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發生較大下跌,低于賬面的成本,這部分跌價的損失就應當從存貨的價值中扣除,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帶有主觀估計的因素,并且后續可以轉回,因此成為一些公司利潤操縱的工具。
投資者在分析公司的存貨時,可以對照行業可比公司和歷史存貨水平,并結合公司存貨結構及行業趨勢,觀察期末存貨的價值變化是否與生產經營情況、產品生命周期契合。如公司預計來年行業景氣度上升,為此加大存貨投資,期末存貨價值應當呈現一定比例上升。如當年公司銷售不佳,假設產量不發生改變,體現在報表上就是產成品占比高,存貨積壓,此時投資者還要進一步關注存貨跌價準備是否計提充分,結合庫齡數據分析存貨的質量。投資者還可以觀察報告期內的采購金額以及應付賬款變化,是否與存貨的變化相對應。
粉絲特惠:好股票APP五個熱門產品任選一款,體驗五天!歡迎下載體驗!